■ 觀察家
  張志軍訪台,為兩岸關係破冰9年來的成果,作了一個水到渠成的總結,也為今後兩岸主管兩岸事務的官方部門之間的交流,確立了機制化模式。
  昨日,國務院台辦主任張志軍抵達臺灣。在四天三夜的訪問行程中,張志軍將走訪五縣市,與新北、高雄、臺中市長會談,並參訪臺灣中小企業及臺北、臺中、臺南基層。張志軍說,“從北京到臺灣的飛行用時不到3小時,但邁出這一步足足用了65年。”而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鬱琦也表示,張志軍是第一位踏上臺灣土地的國台辦主任,回訪具有重要意義。
  張志軍訪台,為兩岸高層交往刻錄了一個新的節點。2005年以來,兩岸黨對黨交流、地方高層交流、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等層面的交流日見頻繁並實現了機制化。據統計,自2009年至今,大陸僅省部級就有1500多個代表團赴台訪問,而臺灣的政界精英不分藍綠陣營也多數踏訪大陸。但以現任大陸對台事務主要負責人的官方身份訪台,尚屬首次。就此而言,張志軍訪台的意義,不亞於2005年海峽兩岸實現黨對黨會談和2008年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。
  張志軍訪台,為兩岸關係破冰9年來的成果,作了一個水到渠成的總結,也為今後兩岸主管兩岸事務的官方部門之間的交流,確立了機制化模式。就兩岸的經濟交流規模及民間交往頻率的現狀而言,這是需要建立起來的運行機制。在兩岸關係已從經濟和人文層面逐漸發展到包括政治層面的新階段,延續過去隔空喊話的辦法,顯然不夠。更有效的官方溝通,更直接的意見表達,才能與兩岸關係的現狀相匹配。
  張志軍訪台,還為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註入了新的想象空間。對於張志軍訪台,臺灣藍綠陣營和主流輿論多持肯定態度。馬英九稱張志軍訪台是“兩岸關係劃時代的發展”,綠營主要人物蔡英文、陳菊等也持開放立場。這在過去並不多見。這表明,對兩岸關係的發展視而不見或持僵化態度已越來越沒有空間,也表明兩岸關係的未來還有更大的空間以待開拓。
  新的開拓,不會一帆風順,這也是兩岸關係演變的特征。此次張志軍訪台,也同樣折射出了這一點。與主流民意相悖,台聯和反服貿團體等一些臺灣政治團體號召杯葛張志軍到訪,甚至打算“如影隨形”。這源於歷史隔絕因素,也與臺灣政治生態現實有關。
  面對兩岸發展的阻力,只能依靠日積月累形成涓滴效應,這也是兩岸破冰以來的歷史邏輯。此次張志軍訪台,既會與藍方會談,也會與綠方接觸,既會與企業界交流,也會探訪臺灣基層民眾。不預設立場,不強碰敏感議題,更多地體察臺灣普通民眾的心聲。行程安排的構思,體現出了發展兩岸關係的新視野。
  兩岸相互深入瞭解就是最大的成果,瞭解越透徹,兩岸關係的持續發展就越水到渠成。
  □徐立凡(媒體人)
  相關報道見A10版  (原標題:張志軍訪台:水到渠成的突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p06cpzbk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